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对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市小麦生产形势整体较好,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生产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方面,小麦生产中后期可能出现低温冻害、春旱、干热风,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秋粮生产气象条件复杂,防灾任务重;另一方面,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一定影响。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及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毫不放松抓好2019年粮食生产的通知》(农农发〔2019〕1号及豫农种植〔2019〕19号)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好我市粮食生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强调“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要立足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这一目标和任务,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取得新突破。”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明确要求河南“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3月17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深入我市调研“三农”工作,要求我市着力提升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体现新担当、新作为,把粮食生产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落实政策、提升产能、稳定面积、保证产量,确保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以上。
二、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巩固“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成果,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全市耕地面积保有量在1283.72万亩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78.66万亩。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确保2019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左右,其中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以上。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积极发展优质中强筋小麦、优质水稻、专用玉米等,提高粮食供给质量;稳定玉米压减成果,因地制宜发展红薯、大豆、杂粮杂豆等作物,增加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
三、加快推进“两区”建设。抓好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工作,确保“两区”地块数据100%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形成“两区”布局“一张图”。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两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逐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对“两区”内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布局、长势情况进行监测。
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我市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优先在“两区”内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加快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管理新机制。建立健全“定期调度、分析研判、通报约谈、奖优罚劣”的任务落实机制。确保完成2019年新增高标准农田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加快建立综合监管平台,开展农田建设全程监管和评价。
五、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继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突出“改、培、保、控”,确保耕地质量稳步提升。鼓励各地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挂钩,引导农民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抓好西峡、淅川两县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建设,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耕地基础地力。加快耕地质量监测网点建设,今年全市再新建25个监测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发布全市耕地质量等级。
六、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抓好唐河县有机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支持各县区选择生产基础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乡镇,开展整建制优质小麦、水稻、大豆、红薯等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推广“全环节”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支持连片规模化种植,推动全程社会化服务和订单生产,建设一批产加销一体化的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区,辐射带动大面积增产增效。积极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引领“全县域”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引进推广一批适宜我市种植的优质、高效、抗逆性强、适宜机收的新品种。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行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继续在1-2个县开展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加快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
七、抓好农业防灾减灾。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强化灾情监测预警,及时研判灾害发生趋势,特别是关注厄尔尼诺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早制定应对预案,做好抗灾物资和技术准备。要加强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宣传,重点防范“倒春寒”、干热风、干旱、强降雨、风雹等异常天气。一旦发现灾情,要立即向政府和上级部门报告,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并抓紧组织农民开展灾后生产恢复。据专家预测,今年我市小麦赤霉病偏重流行的风险高,秋季玉米螟、四代棉铃虫、水稻“两迁”害虫可能局部爆发成灾。各地要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重大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开展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加强地区间联防联控,坚决遏制重大病虫暴发流行,实现“虫口夺粮”。
八、加强市场信息引导和农资监管。依托益农信息社和农业统计监测渠道,组织开展农业统计、物价信息、生产成本、粮食销售等信息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农民不断优化种植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收益。搞好农资储备和调剂调运,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市场管理、公安等部门,以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为重点,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侵害农民利益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
九、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全面落实种粮大县奖励、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继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进小麦完全成本保险试点。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价格保险、收入保险、区域产量保险等保险产品。鼓励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开展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项目,满足其金融需求。积极实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新型经营主体粮食生产装备水平提升等财政资金项目,扶持和培育一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认定一批从事粮食生产的市级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形式,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
十、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将会同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依据国家新修订2019年粮食面积、产量考核评分标准,继续对各地市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照省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办法和标准,继续对各县区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参照省考核结果报告通报方式,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层层压实各级政府重农抓粮的主体责任,激发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内生动力。
2019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