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耕地质量年度监测工作按照《全国耕地土壤监测技术规程》和《河南省耕地土壤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在我市四大土类上建立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地力监测点上进行。至2018年,全市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4级耕地质量监测点50个,采集土壤样品240个,分别进行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分析。现将2018年的耕地质量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一、 监测网点建设基本情况
南阳市至2018年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57个,其中部级监测点3个,省级监测点1个,市级监测点15个;县级监测点38个。
二、 肥料投入状况
(一) 、化肥施用情况
1、化肥施用种类。各监测点化肥施用种类以三元复合肥为主,尿素、氯化钾为辅。
2、化肥施用量。统计结果,冬小麦化肥平均施用量为:纯N13.91kg/亩,P2O5 6.30kg/亩,K2O 6.18kg/亩。夏玉米化肥平均施用量为:纯N17.35kg/亩,P2O5 6.00kg/亩,K2O 6.80kg/亩。夏花生化肥平均施用量为:纯N9.67kg/亩,P2O56.07kg/亩,K2O 6.40kg/亩。春花生化肥平均施用量为:纯N10.15kg/亩,P2O5 6.00kg/亩,K2O 6.50kg/亩。豌豆只有1个监测点数据,化肥施用量为:纯N2.50kg/亩,P2O5 2.50kg/亩,K2O 2.50kg/亩。化肥投入量接近合理水平。各监测点化肥施用种类和施用量统计详见表1。
(二) 有机肥施用情况
1 、有机肥施用种类。均未施用腐熟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但都进行了秸秆还田,有的监测点第2季种植作物为春花生,无前茬作物或前茬作物不宜秸秆还田。
2、有机肥施用量。秸秆还田实物量为:小麦秸秆300-400kg/亩;玉米秸秆260-300 kg/亩。有机肥施用量折纯平均N0.98kg/亩年,P2O50.30kg/亩年,K2O2.24kg/亩年。
(三)全年施肥量概况
1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施肥量。该种植制度全部实行了秸秆还田,还田量为:玉米秸秆260-300kg/亩, 小麦秸秆300-400kg/亩。化肥施用种类为复合肥+尿素。全年两季合计施肥总量N33.03 kg/亩,P2O513.15 kg/亩,K2O17.73 kg/亩。
2 、“冬小麦-夏花生” 一年两熟种植制度施肥量。该种植制度全部实行了小麦秸秆还田,还田量为300-400 kg/亩。化肥施用种类为复合肥或复合肥+尿素。全年两季合计施肥总量N 23.50kg/亩, P2O513.68kg/亩, K2O15.22kg/亩。
3 、“春花生”一年一熟种植制度施肥量。该种植制度为春花生单作,只有1个监测点,无秸秆还田。化肥施用种类为复合肥,施肥总量N 10.00kg/亩, P2O53.00kg/亩, K2O 5.00kg/亩。
三、 土壤养分盈亏
1、“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土壤养分盈亏。该种植制度全年土壤养分N表现盈余,尤其是夏玉米N盈余较多;P2O5表现盈余;K2O基本平衡(详见表2)。
2 、“冬小麦-夏花生”一年两熟种植制度土壤养分盈亏。该种植制度全年土壤养分N略有盈余;P2O5盈余达到10kg/亩以上;K2O整体基本平衡,表现为小麦亏缼,花生盈余(详见表2)。
3、 “春花生”一年一熟种植制度施肥量。该种植制度N和P2O5均有盈余,K2O略有盈亏(详见表2)。
四、土壤养分变化情况
1、 耕层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
从2010-2018年度统计数据看,监测点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值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1.83g/kg,上升至2018年的15.70 g/kg(详见表3、图1)。
2、 耕层土壤全氮变化趋势
从2010-2018年度统计数据看,监测点耕层土壤全氮平均值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由2010年的1.16 g/kg上升至2018年的1.27 g/kg(详见表3、图2)。
3、 耕层土壤有效磷变化趋势
从2010-2018年度统计数据看,监测点耕层土壤有效磷也有所提升,平均值由2010年的35.57mg/kg上升到2018年的39.53(详见表3、图3)。
4 、耕层土壤速效钾变化趋势
从2010-2018年度统计数据看,监测点耕层土壤速效钾变化不显著,平均值在178mg/kg-188mg/kg之间(详见表3、图4)。
主要养分指标呈累积趋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大面积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倡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肥施用,促使了耕地质量的逐步提升。
五、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建议
1、 继续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
按照10万亩耕地建设一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的标准,计划到2020年耕地质量监测点数量达到130个,覆盖我市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花生、蔬菜、果树等,代表高、中、低肥力水平。建议上级在资金上给予更多扶持,提高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水平,为我市耕地土壤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2、科学调整施肥结构
一是继续实施秸秆还田和沼液沼渣施用技术,增施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二是提倡绿肥种植;三是适当减少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