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加强2019年全市春季麦田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4-09 15:09 来源: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社会事业局(农村工作局):

  “立春”已过,“雨水”将至,全市小麦生产即将进入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为切实加强春季麦田管理,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搭好丰产架子,夺取今年夏粮丰产丰收,特通知如下:

  一、认清当前小麦生产形势

  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870万亩,基本保持稳定。麦播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扎实落实麦播和田间管理,加之冬前及越冬期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目前,大部分麦田土壤墒情适宜,越冬群体适宜,个体发育良好,苗情好于上年同期,一二类苗比例达到80%以上。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部分麦田因抢墒播种,播期偏早,播量偏大,群体较大,有旺长现象;二是极少部分麦田整地质量差,播后未镇压,保墒、防冻能力差,加之个别田块麦蜘蛛等发生较重,出现黄叶现象;三是据专家预判,2019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程度将重于常年,特别是小麦赤霉病存在偏重至大流行的风险;四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存在低温冻害、干旱隐患等。

  二、落实春季麦田管理措施

  针对当前小麦苗情、土壤墒情、病虫情等特点,各地要以“控旺促弱,培壮稳长”为主攻目标,强化春季麦田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

  (一) 中耕镇压,提温保墒。中耕可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镇压可粉碎坷垃,弥合裂缝,踏实土壤,延缓土壤水分散失,提墒保墒。适时对麦田普遍中耕,对个别播种偏早,群体过大、长势偏旺的麦田,可采取深中耕重镇压方式,抑制地上部分过快生长,防止后期倒伏。对生长正常或偏弱麦田,可采取不伤根系为准的适当浅中耕镇压,以促进大分蘖的形成。对坷垃较大、翘空不实或土壤塇松麦田及旱地麦田,及早镇压,防止遇到寒旱造成黄苗死苗。

  (二)因苗制宜,分类管理。对三类麦田,以促为主,返青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8~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胺,有条件的地方,可撒施腐熟的农家肥,提高地温,促苗早发;对二类麦田,可在起身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提高分蘖成大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一类麦田,根据地力水平,在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保苗稳健生长,促穗大粒多;对旺长麦田,除在返青期采取碾压或深中耕断根等措施外,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对于冬前过旺,返青期有脱肥症状的麦田,可在起身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防止旺苗转弱;对地力较差、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症状的旱地麦田,结合当前的好墒情,趁墒追肥,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对土壤墒情差的麦田,要根据苗情、墒情和气温,适时浇好返青水,一般在气温稳定在3℃以上,先浇三类田,再浇二类田,最后浇一类田,小水细浇,浇后及时中耕松土,通气提温保墒;对优质专用小麦田块,要根据苗情落实好强筋小麦前氮后移、弱筋小麦减氮增磷等关键技术。

  (三)抓住关键,科学防控。我市小麦生长中后期,往往病虫害发生较重,各地要以“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麦蜘蛛、麦蚜”等为防控重点,加强病虫监测,开展科学防控。

  一是密切监控小麦条锈病。要继续全面落实“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控策略,切实抓好对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防治,对发病中心及时封锁控制,并根据病情发展情况,组织开展区域性统防统治,严防大面积扩展流行。

  二是科学化除和病虫早控。早春化除是防治春季麦田杂草的关键时期,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应根据当地草情、草相等实际情况,科学开展杂草防除。同时,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黄花叶病等土传病害进行早期控制,并注意挑治麦蚜、麦蜘蛛,压低虫源基数。病虫草害防治应注意选择好对路药剂,把握好用药量和用药时间,提高防效,防止产生药害。

  三是小麦抽穗扬花期全面预防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不可治,南阳是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和重发区,为此,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科学研判,及早准备,主动出击,实施全生育期综合防治,确保防在发生流行之前。一要加强栽培管理。落实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合理群体,防止中后期群体过大、田间郁闭,同时,要通畅田间沟渠,创造不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二要主动全面预防。要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这一关键时期,进行全面喷药预防,用足药液量,施药后3~6小时内若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降低病害发生流行风险。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隔5~7天需再防治1次。三要选好对路药剂和器械。推荐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以及耐雨水冲刷剂型。注重交替轮换用药,避免或延缓抗药性产生。要尽量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自主飞行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同时,应添加适宜的功能助剂、沉降剂等,提高施药质量,保证防治效果。四要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各地要充分发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装备精良、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作用,大力推进以穗期赤霉病防治为主的全程承包、代防代治等多种形式,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集中统一防治,适时组织开展应急防治,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决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窗口期短、时效性强,以及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

  四是适时要做好“一喷三防”。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高峰期,各地要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科学配方、混合喷洒,综合控制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穗蚜等多种病虫危害,达到一喷多效。

  (四)关注天气,预防冻害。各地要及早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倒春寒”、防春季干旱等抗旱防冻工作。在强降温来临前,及时进行灌水,改善地面小气候,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追肥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害麦苗尽快恢复生长,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加强技术指导服务

  小麦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春季麦田管理关键措施落实,努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一要及早谋划春季麦田管理工作。各级农业部门及早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查苗情、墒情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掌握生产动态,研究分析生产形势,搞好苗情分类,结合生产实际科学制定本地春季管理技术意见。二要抓好技术指导和服务。要继续开展好“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组织各级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面对面指导农民开展春季管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三要强化示范带动。以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补贴等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好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率先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示范带动群众科学开展春季麦田管理。四要加强宣传和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通过技术讲座、发放明白纸、12316“三农”服务热线、手机短信微信、送科技下乡等多种方法和形式,积极开展好春季麦田管理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入户率、到田率,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管理水平。五要搞好督导指导。市农业局将组织专家指导组分赴各地开展春季麦田管理督导指导工作,各县区也要积极开展专家督导指导,确保各项春季田管措施落实到位。六要开展协作服务。各级农技、土肥、植保、种子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互相配合,为春季麦田管理提供物资和技术保障,确保春季麦田管理工作顺利进行。